目前分類:財商訊息 (247)
- Jan 02 Thu 2025 13:48
[歡迎光臨]給普通人的理財與投資手札
- Dec 27 Fri 2024 08:00
#財商訊息 | 辛巴威 | 金圓券 (2024-D36)
#財商訊息 | 辛巴威 | 金圓券 (2024-D36)
第一代的辛巴威元,至 2006 年已經貶值到 100 萬兌 1 英鎊,可說比印鈔票的紙還不值錢,於是只好「砍掉重練」,用 1,000:1 發行新辛巴威元;但政府揮霍、民間經濟停擺的情況不變,二代辛巴威元到 2008 年跌到 1,000 億兌 1 美元,又是等同糞土;只好再次重來,用 100 億比 1 的驚人比值發行第三代辛巴威元,但是已經沒有人信任辛巴威元,只好不斷推出超大額鈔票來趕上貨幣貶值,結果最高面額竟然高達離奇的 100 兆,如今成為收藏珍品。2019 年辛巴威又嘗試第五次,2019 年 2月推出即時總額清算元(Real Time Gross Settlement dollar),6 月宣布成為唯一法定貨幣,禁用所有外幣。辛巴威今年 4 月嘗試第六次,以外幣、黃金以及其他貴金屬為發行準備,發行辛巴威金圓券(Zimbabwe Gold),但病根不改,只是想用貨幣政策解決問題,只會重蹈覆轍,才不過到 9 月,金圓券就已貶值 80%。
- Dec 17 Tue 2024 08:00
#財商訊息 | 股票狂潮 | 鄰家富豪 (2024-D35)
#財商訊息 | 股票狂潮 | 鄰家富豪 (2024-D35)
調查發現,AI 助長美國鄰家富豪,即擁有至少百萬美元可投資資產的富翁人數增加 50 萬人,超過亞洲,增加幅度領先全球。根據財富等級將富裕人士分為三類,分別是超高淨值人士,擁有 3 千萬美元以上可投資資產、中層百萬富翁擁有 500 萬至 3,000 萬美元可投資資產、鄰家百萬富翁持有 100 萬至 500 萬美元可投資資產。可投資資產不包括主要住宅、收藏品、消耗品和耐用消費品。報告也發現,超高淨值人士是財富階層最集中群體,擁有超過 34% 富裕人士財富,但只占富裕人士總人口 1% 多,代表即使富翁財富也日益集中。
- Dec 07 Sat 2024 08:00
#財商訊息 | 薪資 | 辦公室工作 (2024-D34)
#財商訊息 | 薪資 | 辦公室工作 (2024-D34)
你願意退讓多少薪水換取遠距工作?對許多人來說,能在家工作本身就是難得的工作福利,就像獲免費托兒服務或交通車。在家工作似乎迎合社會最有利的群體。研究發現,受過良好教育、收入較高的人,更有可能從事諮詢、軟體程式設計,或其他不需要每天親自到場的工作。住在郊區較大住宅的人,更有能力也更願意在家工作。但如果想要高薪,最好還是回辦公室上班,從遠距工作轉向辦公室工作的人的薪水上漲 29.2%,幾乎是離開面對面工作轉向遠距工作的人的兩倍。
- Nov 27 Wed 2024 08:00
#財商訊息 | 竹科 | 就業人數 (2024-D33)
#財商訊息 | 竹科 | 就業人數 (2024-D33)
竹科今年上半年整體營業額較去年同期成長10.46%,且就業人數新增近千人達176,410人。受惠於全球終端產品需求回升,竹科2024年1至6月營業額及出口額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10.46%及40.84%,為7,383.44億元新台幣及9,442.15億元新台幣,另隨著AI技術廣泛應用及先進製程晶片需求增長,原物料、設備和零組件進口量大增,上半年進口額成長高達72.69%,為6,862.57億元新台幣。展望未來,竹科是全球半導體產業最先進技術研發的核心聚落,憑藉在半導體、AI伺服器及資通訊ICT產業的國際競爭優勢,結合AI等科技加速產業智慧化發展,未來人工智慧島前景可期。
- Nov 17 Sun 2024 08:00
#財商訊息 | 聯準會 | 1990 年代奇蹟 (2024-D32)
#財商訊息 | 聯準會 | 1990 年代奇蹟 (2024-D32)
聯準會能否成功避免經濟衰退,實現穩定增長,仍是未知數。技術創新在1990年代對生產力的推動發揮了關鍵作用。當時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顯著提升了生產力,使企業能以較低成本擴展生產,進而促進經濟增長,現今的技術創新雖然仍然強勁,但對生產力增長的直接影響不如1990年代明顯,這可能限制經濟從貨幣寬鬆政策中獲得的效益,缺乏明顯生產力增長動力的背景下,可能無法如1995年那樣迅速推動經濟增長。聯準會是否能正確判斷當前勞動市場動態至關重要,否則可能錯誤估計政策效果,限制經濟增長潛力,適時的政策調整將有助於促進經濟增長和應對外部風險。
- Nov 07 Thu 2024 08:00
#財商訊息 | 殖利率曲線 | 美股 (2024-D31)
#財商訊息 | 殖利率曲線 | 美股 (2024-D31)
美國10年期、2年期公債殖利率曲線短暫解除倒掛,10年期公債殖利率高於2年期公債。統計顯示,每當經濟真的陷入衰退,殖利率曲線通常會解除倒掛、回歸正常,因為Fed已開始為降息做準備、因應日益趨緩的經濟。1980年以來,殖利率曲線首次解除倒掛的12個月後,標普500平均上漲12.2%。
- Oct 27 Sun 2024 08:00
#財商訊息 | 科技股 | 創新與降息 (2024-D30)
#財商訊息 | 科技股 | 創新與降息 (2024-D30)
要重振大型科技股的上升動力,需依賴於兩大主要因素:持續的聯儲局降息以及創新成果的出現。科技行業的增長率,如能從目前的11%恢復至20%-30%,必須依賴於其中的創新和技術突破。低利率環境對科技公司尤其有利,特別是對於正在迅速成長的AI公司。較低的借款成本以及債券發行的便利,使得這些公司能更有效地分配資源於研發和資本投資。
- Oct 17 Thu 2024 08:00
#財商訊息 | 降息 | 股市 (2024-D29)
#財商訊息 | 降息 | 股市 (2024-D29)
自 1984 年以來,標準普爾 400 中型股指數在美聯儲首次降息後的 3 個月和 12 個月內的表現通常優於標準普爾 500 指數和羅素 2000 指數。與大盤股相比,中型股提供了「以折扣價實現的增長和質量」,目前的大盤股交易價格略低於科技泡沫和疫情後狂熱時期創下的歷史高點。普遍預測未來兩年中型股的收益年增長率將達到 11%,而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收益年增長率爲 7%。
- Oct 07 Mon 2024 08:00
#財商訊息 | Z世代 | 平均期望薪資 (2024-D28)
#財商訊息 | Z世代 | 平均期望薪資 (2024-D28)
Z 世代在選擇正職工作時最在意的面向包括薪資待遇、公司福利、工作時間、工作內容以及職場氛圍,期待正職的月薪平均是 40,742 元,相較目前的實際月薪 36,040 元,明顯存在 4,702 元落差,而兼職則是看中彈性排班、上下班時間自由、可現領工資,平均收入約 18,111 元。最想投身「電子科技/資訊/軟體/半導體」及「金融投顧/保險相關」兩大產業,希望公司提供固定調薪、優於勞基法的休假、保障年終、彈性工時、員工旅遊等五大福利。希望主管的管理風格,能夠符合「我的主管協助解決我工作上的問題」、「我的主管交辦任務能賦予明確目標」。Z世代每個月定期投資 7,113 元,大約占整體收入的兩成,主要是為了創造更多財富、提升生活品質、存急用金才有保障、錢愈來愈薄對抗通膨,以及出國旅遊。
- Sep 27 Fri 2024 08:00
#財商訊息 | Z 世代 | 最富有的一代 (2024-D27)
#財商訊息 | Z 世代 | 最富有的一代 (2024-D27)
Z世代(1997-2012 年出生)平均年薪為4萬美元、高於所有其他世代在相同年齡時的所得,較高的收入導致Z世代更強的消費傾向。Z世代預料將成為史上人數最多(20億人)、真正全球化且最富有的一代,同時也是第一個真正數位原生消費族群。
- Sep 17 Tue 2024 08:00
#財商訊息 | 百萬富翁 | AI 行情熱 (2024-D26)
#財商訊息 | 百萬富翁 | AI 行情熱 (2024-D26)
「百萬富翁」指擁有逾100萬美元可投資資產(不包括自用住宅、收藏品或消費耐用品)的族群;美國百萬富翁人數去年成長7.3%至743萬人,相當於增加約50萬人。可投資資產超過1,000萬美元的「千萬富翁」人數同樣大增7.5%至90,700人,該族群的財富去年總共增加7.4兆元。亞太區域為百萬富翁成長幅度第二高的區域,較去年同期增加4.8%,歐洲和拉美地區的百萬富翁則分別成長4%、2.7%。值得注意的是,富人正擴大將資金從安全資產轉向風險性、成長型資產。
- Sep 07 Sat 2024 08:00
#財商訊息 | 全球資金流向 | AI 技術 (2024-D25)
#財商訊息 | 全球資金流向 | AI 技術 (2024-D25)
輝達的 GPU 和 AI 平台被廣泛應用於雲端計算、數據中心、自動駕駛汽車和醫療等領域,也推動著相關產業的革命。以自動駕駛汽車為例,AI技術應用提高行車安全性及物流和交通運輸的效率;在醫療領域,AI技術的應用讓疾病診斷及治療方案更加精確。AI應用範圍的擴大,對高性能計算設備和冷卻系統的需求提高,電力公用事業和水資源管理等相關產業面臨新挑戰,高性能計算所需的龐大電力,將推動電力基礎設施的升級。冷卻系統需求的增加,使廢棄物管理和水資源管理等產業尋求新的解決方案。而投資者關注相關的股票,其相關的配套產業,如電力事業和水資源等,也將AI技術的普及中受惠。近期的全球市場中,資金流向呈現明顯分化趨勢:美國和新興市場吸引大量資金流入,日本及亞太地區則面臨資金流出的壓力。
- Aug 27 Tue 2024 08:00
#財商訊息 | 千萬資產 | 每月平均投資 (2024-D24)
#財商訊息 | 千萬資產 | 每月平均投資 (2024-D24)
根據 1111 人力銀行調查發現,上班族最常接觸的理財工具當中,依序是股票與 ETF 55.7%、保險與儲蓄險 44.2%、銀行儲蓄與定存 40.3%,股票與 ETF 一舉躍升成為最普遍的投資理財工具。有在投資理財的上班族,平均每個月的投資金額是 9,260 元有,投資的主要目的包括創造更多財富 51.6%、提升生活品質 49.4%、存緊急預備金 44.0%,以及想要提早退休或養老占 37.6%。但到底要累積多少流動資產能到達「有錢」階級?調查發現 34.6% 的上班族認為,至少要有 1,000 萬元以上能稱為「有錢」,但也有 2.9% 的上班族認為只要有 50 萬就算是有錢,但上班族認為,平均要擁有 623 萬的流動資金才算晉升有錢階級。
- Aug 17 Sat 2024 08:00
#財商訊息 | 從存股開始 | 跟著柴鼠減加乘 (2024-D23)
#財商訊息 | 從存股開始 | 跟著柴鼠減加乘 (2024-D23)
這本書的副標題「存股ETF從二年十張開始」,對我提問,為什麼存股已經默默來到第三年,還沒有存到十張呢?書中分為三部份解答:1)理財減法:減去買虛榮的支出、已經用不到的付費訂閱、拒絕優惠陷阱、理解ETF內扣費用及股息相關稅費,讓存下的錢變多;2)理財加法:開證券戶之後,從二年十張存股法開始,建立投資紀律,並且開始感受市場漲跌波動的心理起伏。如果真的很想嘗試短線操作,建議用最多10%資金,並且分帳戶進行;3)理財乘法:理財心法決定理財計劃能否貫徹以及成功,「分批、分散、不槓桿」雖然是老生常談,但也是常見的敗因;另外,社群時代資訊太多,如何撿選與驗證資訊格外重要。至於我為什麼還沒有二年還沒有存到十張呢?已經初步控制支出,但是買的金融商品太多太散,追根究柢也是聽到好康就一昧跟風所致。好在沒有開槓桿,沒有影響正常生活。下一步要簡化資產,專攻有信心掌握的標的。
- Aug 07 Wed 2024 08:00
#財商訊息 | 個人財報 | 五件事 (2024-D22)
#財商訊息 | 個人財報 | 五件事 (2024-D22)
下次經濟衰退什麼時候來?」無法準確預測經濟何時走下坡,但好消息是,起碼現在還不是經濟最糟糕的時候;換句話說,現在正好是能為經濟衰退做好萬全準備的最佳時刻,只要為荷包做好五件事,會更安心面對未來經濟。1. 審慎評估哪些地方要省錢。2. 準備緊急預備金。3. 盡快還清高利息債務。4. 慎思職業生涯規劃。5. 保持冷靜,繼續前進。長遠看,中途改變投資策略是不明智的決定,有多元化投資組合更有利,因市場通常都是以想像不到的方式反彈,如果真想為經濟衰退做準備,應重新審視與平衡現有投資組合,如果已有多元化投資組合,可考慮加碼持有,同時眼光放遠,專注長期投資,這是能為荷包所做最好的事,現在就開始做準備吧!
- Jul 27 Sat 2024 08:00
#財商訊息 | 台股科技基金 | 浪潮 (2024-D21)
#財商訊息 | 台股科技基金 | 浪潮 (2024-D21)
統一投信研究團隊表示,2024年科技市場主要驅動力包括電子消費性需求回升,AI已從雲端逐漸走向各式終端應用帶動換機潮,記憶體景氣循環向上,自動化與工業整體產業火力全開進入庫存回補等,其中又以AI成長力道最為強勁,相關供應鏈仍然是盤面投資主流,建議投資人可把握AI產業長趨勢行情,掌握承接優質AI產業個股的投資機會。
- Jul 17 Wed 2024 08:00
#財商訊息 | 貧富再分配 | 家庭財富分配統計 (2024-D20)
#財商訊息 | 貧富再分配 | 家庭財富分配統計 (2024-D20)
受僱人員報酬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偏低,是世界各國的趨勢,政府持續透過政策努力,家庭財富偏低的家庭,政府透過最低工資的政策處理,中間族群則透過職業訓練,讓他們適應社會變化、提高生產力,此外,社會福利措施也很重要。不過,貧富再分配要慎重,否則會偏向共產主義。調查發現,有些家庭資產僅小幅增加、負債卻大幅增加,可能因為財務槓桿操作太嚴重,「要聽金管會的話,謹慎理財」。
- Jul 07 Sun 2024 08:00
#財商訊息 | 半導體景氣 | 有利台股 (2024-D19)
#財商訊息 | 半導體景氣 | 有利台股 (2024-D19)
近期AI人工智慧相關應用帶動伺服器等電腦需求倍增,台灣3月出口年增率大幅優於市場預期達18.9%創兩年來最強表現,其中資通與視聽產品類別出口126.5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較去年同月增1.7倍,為最大的成長來源。全球半導體設備出貨年增率由負翻正後一年、後兩年的台灣加權指數平均報酬率都有20%以上,可見半導體週期翻揚對亞洲科技產業具有正面提振效應,因此摩根持續看好AI題材有利台股與亞太科技股後市表現。
- Jun 27 Thu 2024 08:00
#財商訊息 | 多元支付 | 太多 (2024-D18)
#財商訊息 | 多元支付 | 太多 (2024-D18)
北卡羅來納大學研究無摩擦支付方式的教授指出,支付方式越順暢,人們花的錢就越多,原因是便利性讓人們更輕鬆享受購物過程,消除買東西的額外困難,而這種數位支付稱為無摩擦支付。研究顯示,使用手機支付比使用信用卡更快,平均需要 29 秒,信用卡則需要 40 秒。 人們使用行動設備,信用卡交易金額增加 9.4%,而交易頻率將增加 10.7%。總而言之,易用性可以減少花錢帶來的心理影響,最後導致更頻繁和盲目的消費。數位支付系統的興起,造成不同支付選項的分散世界,人們很難追蹤所有他們花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