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聊療 | 經濟衰退 | 死亡率低 (2024-A16)
研究人員認為死亡率的降低,可能源自於人們工作量的減少,雖然工作量減少增加他們的經濟壓力,但同時減少日常工作和通勤的壓力。但大衰退期間死亡率下降的最大原因是空氣污染程度的變化,佔當時死亡率下降的三分之一。在經濟衰退期間,開車上班的人越來越少、工廠和辦公室的運作速度放緩,人們為了省錢而減少能源消耗。所有這些活動的減少都會帶來更乾淨的空氣。繁榮的代價是犧牲健康,而經濟成長不應該是衡量人類集體福祉的唯一標準。
#即時聊療 | 經濟衰退 | 死亡率低 (2024-A16)
研究人員認為死亡率的降低,可能源自於人們工作量的減少,雖然工作量減少增加他們的經濟壓力,但同時減少日常工作和通勤的壓力。但大衰退期間死亡率下降的最大原因是空氣污染程度的變化,佔當時死亡率下降的三分之一。在經濟衰退期間,開車上班的人越來越少、工廠和辦公室的運作速度放緩,人們為了省錢而減少能源消耗。所有這些活動的減少都會帶來更乾淨的空氣。繁榮的代價是犧牲健康,而經濟成長不應該是衡量人類集體福祉的唯一標準。
#即時聊療 | 微粒 | 煞車 (2024-A15)
汽車煞車時,煞車碟盤和煞車片相互摩擦以及輪胎與道路間的摩擦,都會產生微小的粒子散播至空氣中。尤其城市居民和在交通稠密區域工作的人員,長時間暴露下風險更高。一些初步的證據表明,它們可能與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健康問題有關。這項新研究揭示了一個新觀點,電動車並不是真正的零排放車輛,隨著電動車在未來變得越來越普遍,煞車所衍生的空氣微粒對空氣品質的影響將越趨重要。
#即時聊療 | 精神病患 | 大公司 10% 是這類人 (2024-A14)
有些人天生不會反省,也缺乏同理心,但卻常常因魅力一路扶搖直上,晉升到領導職位,心理學家將這種人視為有心理疾病,這些人約占成年人口 1%,但有高達 20% 高階職位是這種人擔任。世界約 1% 成年人定義為精神病患者,這些人沒有良心、羞恥感、內疚感,也不能體驗對他人的愛或同情他人。於企業和政治環境表現良好的人,常表現出膚淺的魅力、聰明、理性等特徵,雖然表面是高效領導者,但真實本性缺乏悔恨、不負責任、情緒淺薄和欺騙傾向,主要動機是金錢、權力和控制的追求,出於這種動力,手段很高效率但無情。大企業與金融界很多這種人,一旦進入公司並晉升,往往會停止做對公司最有利的事,而是照自己最大利益行事,可能會破壞整個產業的生產力和穩定性。
#即時聊療 | 對抗憂鬱症 | 運動 (2024-A13)
運動確實能改善憂鬱症,且運動頻率越高,成效越明顯。每週至少散步或慢跑兩到三次,是改善憂鬱症的最佳方式,且無論男女都適用。服用抗憂鬱藥物僅能改善重度憂鬱症患者 26% 症狀,但步行或慢跑可改善 63%。更多分析顯示,有些運動功效似乎有性別及年齡差異,如肌力訓練對女性和年輕人更有效,瑜伽對男性和老年人更有效。
#即時聊療 | 睡眠品質 | 同情心 (2024-A12)
科學家發現,某些心理特徵似乎能幫助人們遠離睡眠障礙。其中之一就是富同情心(compassion)而關懷他人,真心盼望並以行動減輕他們的痛苦或困擾。研究團隊分析其中曾接受過同情心評估的參與者的資料,結果表明,較具同情心者出現睡眠不足、睡眠障礙的情形都較少。值得提醒的是,本次研究中關於睡眠品質的評估均基於參與者的自我報告,因此可能存在偏見。此外,本研究也沒有涉及同情心對睡眠障礙的立即影響。
#即時聊療 | 新冠病毒 | 腦霧 (2024-A11)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評估近 11 萬名曾感染過 COVID-19 的人的認知能力,發現根據感染當時的嚴重程度,平均智商下降 3~9 分。腦霧之外,COVID-19 還可能導致一系列問題,包括頭痛、癲癇發作、中風、睡眠問題、神經刺痛和麻痺,以及多種精神健康障礙。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COVID-19 應被視為一種對大腦有重大影響的病毒,其影響是深遠的,從經歷認知鬥爭的個人到對人口和經濟的潛在影響。
#即時聊療 | 久坐 | 運動半小時可抵消 (2024-A10)
長時間坐著是健康殺手,增加罹患多種疾病的風險,尤其是心血管疾病,但這已經是大部分白領的生活方式。白天長時間坐著的人患焦慮症的風險會增加,一天久坐十小時以上,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部分原因可能與流向大腦的血流量減少和發炎增加有關。研究發現,每天出汗約 30~40 分鐘就可以了,每天最多 40 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力活動」約可抵消十小時靜坐的負面影響。輕度活動或站著甚至早點睡覺,都比成天坐著好。
#即時聊療 | 找回安靜能量 | 無聲散步 (2024-A09)
「無聲散步」(Silent walk)是指散步過程沒有音樂、不聽Podcast,也不和人交談,只管向前走,此活動結合冥想和運動,旨在改善心理健康;無聲散步沒規定你該走多遠,也不要求你懷抱感恩的心或思考目標;無聲散步是種獨特冥想,能在十分鐘內帶來很多好處,最主要目標是學習如何過濾世界和生活噪音;只要求:專心走路!別再多工。
#即時聊療 | 漫畫 | 春心萌動的老屋緣廊 (2024-A08)
有想像過75歲老太太的生活是怎麼樣嗎?眼睛不好,腿腳不好,老友老店都漸漸消失…,想起來就讓人洩氣。不不不!這本書是75歲老太太與女高中生的友誼故事,因為老太太買了一本BL漫畫,與女高中生有相同興趣,所展開的忘年交心之旅。讀完會覺得老年生活除了暗淡,還是會發生一些好事的。
#即時聊療 | 少油低鹽 | 香料及辣椒 (2024-A07)
如果希望更多人吃得健康,第一件事就必須好吃。最近賓州大學科學家發現一種方法,可減少食品油脂、糖和鹽量,卻不影響美味度,訣竅就是改用香草和香料等健康食品增加風味。由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資料庫選出十種高鈉、高糖和飽和脂肪等最受歡迎的食物,如美式肉餅、雞肉派、美式起司通心粉和布朗尼等,接著請烹飪專家製作每種菜餚三個版本。目的是測試增加香草和香料是否可彌補油脂及鹽減少,維持吸引人的好口感和風味。這發現若能受食品業者採納,將對大眾健康產生深遠影響。
#即時聊療 | 緩解大腦破壞 | 紅蔘 (2024-A06)
高麗紅蔘(KRG)當作滋補品已有 2,000 多年的歷史,而在最近的科學研究中,紅蔘也有對抗心臟病、增強抗癌藥物、消除腫瘤、戒癮等潛力,除此之外還有為阿茲海默症患者帶來認知益處,在小鼠研究還能減緩記憶衰退等等。南韓三育大學(SU)研究團隊著迷於 KRG 表現出的認知和抗成癮功效,決定測試該物質對飲酒的影響。團隊指出,總之 KRG 可以透過抗神經發炎活性來減輕空間工作記憶損傷和成癮反應,團隊希望新研究能夠開闢另一條途徑,利用人蔘來研究和治療人類酒精依賴。不過最終,還是適量飲酒最佳,而且酒後不開車。
#即時聊療 | 緩解戒斷 | 咖啡因 (2024-A05)
咖啡因戒斷症狀包括頭痛、煩躁跟疲勞,而現在科學家指出,即使在知道是低咖啡因或是不含咖啡因的狀態下,也可以緩解不舒服的狀況。這種現象稱為開放標籤安慰劑效應(open-label placebo effect),團隊指出,就算知道是安慰劑,仍然產生有益的類似安慰劑的效果。就算已經知道這杯咖啡沒有咖啡因,測試者或許已經將咖啡的味道、氣味與緩解戒斷症狀聯繫起來,早已形成條件反射,因此成功緩解戒斷狀況。
#即時聊療 | 癌細胞 | 脂肪肝 (2024-A04)
一般人認為,輕度脂肪肝只是營養過剩而運動不足,對健康無大礙,除非脂肪肝過於嚴重導致肝炎,甚至肝硬化,否則毋需過度憂慮。但請不要忽視任何程度的脂肪肝,因都可能增加(某些)癌症和轉移風險。研究表明,脂肪肝似乎能為大腸癌細胞創造完美生存條件,使癌細胞輕易在肝臟「建立灘頭堡」,擴張地盤。脂肪肝還可能影響某些癌症治療效果。
#即時聊療 | 棒棒糖 | 唾液檢體 (2024-A03)
新冠疫情期間,快篩之一是唾液採檢法,雖然不若戳鼻孔痛苦,但口水必須吐滿半根採集管,不但噁心也不衛生,最近有科學家設計採檢系統(CandyCollect),能一邊含棒棒糖一邊收集唾液,效率與傳統系統差不多,且接受度很高。棒棒糖頂部刻有螺旋狀凹槽,方便收集唾液。當含著棒棒糖,唾液很容易流入凹槽。研究員先在實驗室測試,結果顯示能輕易捕捉唾液導致咽喉炎的鏈球菌。期待,未來有更多科學受 CandyCollect 啟發與激勵,開發出更容易方便的篩檢套組,無論居家或診所採檢都更便利舒適。
#即時聊療 | 乘客情緒 | 座椅 (2024-A02)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認為,許多人搭乘長途汽車、火車和飛機時會焦慮,把短暫旅行變成漫長旅途,所以設計一套系統,包括數位相機、臉部辨識工具和介面。換言之,飛機座椅可「讀取」情緒,知道乘客是否焦慮,並發送電或磁波刺激,讓乘客平靜下來(理論上)。就電一下囉~
#即時聊療 | 急救人員必需品 | 止血繃帶 (2024-A01)
止血繃帶使用方式是穿刺傷或大面積割傷時,將繃帶一小段一小段直接塞入傷口,讓止血細胞吸收血液水分以快速止血。止血蹦帶最初 1980 年代由康乃迪克州開工廠的機械工程師赫爾西(Frank Hursey)發明,實驗時他發現如果將沸石(Zeolite)這種礦物元素加入繃帶,吸水能力可快速將血液水分吸收變濃,也不會阻擋血小板凝血,如果能當成急救產品應該很有前途。迄今成為全球軍隊、警察、消防和急救醫護單位隨身攜帶的必備工具。
#即時聊療 | 記憶力 | 芳香療法 (2023-A25)
加州大學科學家測試 43 名年齡介於 60~85 歲受試者。給實驗組長者香氛機及七種精油,有玫瑰、迷迭香、薄荷及柑橘等。受試者每晚睡覺時使用香氛機 2 小時,每天輪流用不同植物精油,以提供多元嗅覺刺激。持續半年後,受試者接受測驗結果顯示,認知能力提高 226%。此次實驗簡化嗅覺刺激至一天只有一種氣味,共七種氣味,結果仍顯著改善認知表現;且刺激程序是睡眠時進行,完全不占用白天時間,方便又有效。結果 7 月發表於《神經科學前線》(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期刊。
#即時聊療 | 蚊子 | 偏愛深色 (2023-A24)
觀察蚊子行為時發現,蚊子會先聞到二氧化碳檢測是否有人在附近,接著掃描可能指示食物的某些顏色和視覺模式。當測試室沒有二氧化碳氣味時,蚊子幾乎忽略顏色,但研究員噴灑二氧化碳,蚊子就會飛向紅色、橘色、黑色或藍綠色點,忽略綠色、淺藍色或紫色、白色點。蚊子不喜歡光和熱,也不喜歡綠色,通常深色會吸引蚊子,例如深藍色和黑色,蚊子也喜歡紅色。蚊子偵測人是多種因素結合,從汗液和二氧化碳氣味等化學線索,以及熱量到視覺線索。基本上只靠改變穿著無法避開蚊子,但如果不得已要進入蚊子很多的地區,專家建議可選擇淺色衣服,盡量減少蚊子駐足的機會。
#即時聊療 | 正向教養最誠實記錄 | 家庭裡的對話練習 (2023-A23)
您是否跟我一樣,為了當更棒的父母,看過阿德勒、薩提爾等大師著作,總覺得在看天書,雖然企圖在管教小孩時使用,但是下場總是自己先情緒失控?讀一讀張輝誠老師的《家庭裡的對話練習》,有機會讓您重捨信心;書中的24篇小故事,都是作者(張)與兒子張小嚕生活的真實對話,下方還貼心標註這是運用薩提爾的哪一個技巧,層層推進 (特別推荐「輯二 我的教養體悟」),偶爾出現的張媽咪,或是熟薩提爾之前的張爸爸,就像是現實中的我,用錯了技巧表達,所以不受被孩子接受,在適度的運用薩提爾下對話,親子關係將會一點一滴的轉變;舉例一個可以立刻應用的超棒對話練習,源自網路好文,再經作者重新詮釋,「改變孩子的一生的四個問題」:一、今天心情怎麼樣?(核對小孩的『感受』)二、今天有好事發生嗎?(核對小孩的『觀點』)三、今天有什麼好收穫嗎?(核對小孩的『觀點』,同時結『渴望』)四、有什麼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嗎?(核對小孩的『期待』,同時連結『渴望』)可能一開始孩子的回答會很簡短,家長可以運用「正向好奇」的問法來延伸問題,就是學英文時六個WH疑問句「What何事」、「When何時」、「 Where何地」、「 Who何人」、 「Why何解」、「How如何」,幫助孩子理清感受、觀點與渴望;最後,也是最容易忽略的,爸爸媽媽要記得表達愛與支持哦~
#即時聊療 | 說話藝術 | 表達力決定你是誰 (2023-A22)
您有沒有一種困擾,說話時對方常常聽不清楚你在說什麼,導致誤會?這種情景在疫情後天天戴口罩後,更加明顯;這是因為,隔了口罩會讓您的音量下降,以及肌內運動被限制,以致咬字不清,這些都是可以改善的,只要透過姿勢的調整,讓我們的呼吸及發聲更順暢,再加上刻意練習臉部、嘴巴、舌頭的肌肉,光是張大嘴巴講話,就能有效提升我們的說話清晰度哦!有興趣的朋友除了看書,也可以看依柔老師的youtube跟著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