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即時聊療 (18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即時聊療 | 用佛法自己心理治療 | 心靈洗滌術 (2023-A21)

信仰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一直是重要的心靈支柱,就某個角度來說,可視為古人的心理治療;佛教認為煩惱源於過度思考和追求,煩惱就像心靈的灰塵,可用「禪」的方法將心靈打掃乾淨。本書作者為日本東大名僧,將艱澀的佛法化為打掃心靈五步驟:「暫停」、「削除」、「停留」、「重建」、「超越」,首先要讓自動導航空轉的心停下來,可用「千步禪」(走路時只專心的數走的步數,數到一千,其他都不想。如果分心了,就再重頭數),靜心後分辨什麼是「我」能掌控的,什麼是我不能掌控的外在刺激,而我因外在刺激產生怎樣的反應,這個反應強烈到刻印在我的記憶裡,因為太深刻所以反應持續不退。靜心後的標記過程十分重要,分出「自我領域」及「妄想區域」,識別後才能將不屬於我的部份清除,心靈才有空間重建與超越。六祖慧能的境界「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礙?」並非俗人如我輩能輕易達到的,那麼何不從「日日勤拂拭」開始打掃心靈。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3C與育兒 | 情緒會更失控 (2023-A20)

打開電視、平板電腦或手機,對於安撫孩子情緒,十分速效,但最新研究發現,這種行為將會導致以後孩子更失控的行為,尤其是男孩,情緒問題會更嚴重;這是因為當孩子哭鬧時,被3C轉移注意力,就失去認識負面情緒的機會,也失去學習面對與處理情緒的機會,此外,孩子會學到「哭鬧」是使大人妥協的好方法,以後便會變本加厲的使用;本篇研究人員也表示,並非絕對禁止使用3C安撫孩子情緒,在開長途車或煮飯時偶爾使用,無傷大雅,但不要常態使用。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小兒骨科 | 小孩走路變跛腳 (2023-A19)

小孩走路變跛腳,首先要排除構造性問題,例如:骨折、髖關節發育不良、骨腫瘤。都排除了,便有可能是常見的髖關節滑膜炎,可能是感冒後,或者玩耍中不小心扭到、撞到,造成髖關節發炎,關節內積水,因疼痛導致小朋友不敢踩地。小朋友需多休息,避免運動,配合止痛消炎藥物治療,約一至二週可改善。其中要特別注意「敗血性關節炎」,臨床表現會路滑膜炎非常像,但是小朋友會更加疲倦,甚至會發燒,這種細菌跑到關節的敗血性關節炎,是屬於急症,必需盡早開刀引流。所以有問題還是盡早要至小兒骨科就醫。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生命教育 | 斷食善終 (2023-A18)

科技與醫藥持續進步,台灣人壽命已經延長至81.3歲,但是臨終前臥床時間也高達8年,往往造成照護家屬痛苦不堪,如果沒有長照險來補足臨終前因失能產生的高昂照護費用,又不想造成家屬的負擔 (無論是體力、精神、時間、經濟負擔),能有其他方式更理想的善終方式嗎?作者的母親因患脊髓小腦萎縮症,是種無藥可醫的神經退化疾病,作者母親在趁人尚清醒時,就簽定不急救的病人自主意願書,更曾意志堅定地多次表達自主結束生命的意願,但是安樂死在台灣尚未合法,又不想用自殺方式讓子女留下心理陰影,在生命最後選擇「斷食善終」的方式結束人生,時程雖長達二至四週,也算是另一種選擇;作者為復健科醫師,除了有豐富的醫學角度記錄母親斷食善終過程,更有身為女兒的感性陳述,在母親最後一段路,兒孫環繞下的死前告別式,好好的道謝、道歉、道別、道愛,是成就最後善終的核心因素;讀後感動又感慨,也發人省思,若有選擇,該如何「善終」?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坐30分鐘 | 走5分鐘 (2023-A17)

現代人生活習慣疏於鍛鍊身體,因此醫生通常建議成年人少坐多動,但具體要投入多少時間運動、更適合的運動類型,研究結論方向不一;哥倫比亞大學運動生理學家 Keith Diaz 團隊對此提出 5 種不同運動方案,分析結果發現,每坐 30 分鐘步行 5 分鐘是唯一能明顯降低血糖、血壓的最佳方案,與整天坐著的人相比,這組參與者的血糖高峰值降低了 58%;該研究結果也表明,即使每次只是稍微走動,也能明顯降低罹患心髒病和其他慢性病的風險。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咖啡加牛奶 | 抗發炎 (2023-A16)

當有細菌、病毒、其他外來有害物質入侵人體,免疫系統會派出白血球細胞與化學物質保護身體,過程引起的紅、腫、熱、痛等症狀稱為發炎(inflammation)反應,而人體、植物、水果、蔬菜有種稱為多酚(polyphenol)的有機化合物,有助減少人體引起炎症的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研究發現與單一多酚相比,添加蛋白質的多酚預防免疫細胞炎症效果是前者 2 倍;科學家目前對多酚如何與食物其他分子互動的反應還知之甚少,不過,哥本哈根大學團隊的細胞實驗結果,確認一般咖啡牛奶確實能產生「多酚─蛋白質鍵」這種結合分子,潛在有益的抗炎作用。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有氧運動 | 6 分鐘 (2023-A15)

最近,一篇新研究關注被稱為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特定蛋白質,它是參與腦細胞生長、功能和存活的關鍵分子,且與改善記憶力、減緩神經退化疾 病進展有關,研究人員想了解禁食、運動如何影響 BDNF 產生;研究結果表明,短時間劇烈運動明顯增加循環 BDNF 現象,且比長時間低強度運動更有效提高 BDNF 含量,與禁食 1 天或進行輕度運動相比,高強度運動是增加循環 BDNF 最有效的方法;大量現有證據表明運動可以提高認知能力,加上 BDNF 確實與大腦健康有關,這項發現仍不失為一個參考方向。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超級血清 | 黑熊血清有增強肌肉的秘密 (2023-A14)

人類的肌肉只要三週沒有鍛練就會消失,但是冬眠的熊即使不吃不喝不動好幾個月,肌肉量也不會減少。日本科學家分析黑熊的血清,在夏季時黑熊體內IGF-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濃度達到最高,在冬眠初期降低,在冬眠尾聲又再度回升。科學家進一步將黑熊血清加入人類細胞,加入冬季熊血清的細胞蛋白質含量有顯著增加,但是加入夏季熊血清的細胞卻沒有類似變化。研究團隊推論,IGF-1濃度高低與肌肉量非直接關係,冬季熊血清中可能有成份抑制了人類肌肉蛋白的分解作用,但是目前還不清楚是什麼。如果未來找到增強肌肉的因子,對於臥床初期的病患就投與,即可維持住肌肉量,可有效避免日後失能臥床,減少照護及復健負擔。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母奶好處多 | 嬰兒較晚斷母奶,可避免長大後肥胖 (2023-A13)

母乳富含抗體,尤其是嬰兒誕生一週內的「初乳」,喝母奶的新生兒對外界病菌有較好的抵抗能力,出生後2~4週的母乳(成熟乳)內蛋白質含量雖然減少,但是營養比例適當好吸收,是最適合嬰兒的食物;另外,母乳含有控制食慾的成份,如「瘦素」(leptin),可避免寶寶過度進食導致肥胖,甚至能避免兒童期及成年期的肥胖;專家建議哺餵母乳至少至寶寶6個月大,6個月後可搭配副食品至寶寶2歲。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喝茶 | 降低患第二型糖尿病風險 (2023-A12)

喝茶除了可以讓人淡定,還有健康上的好處。根據研究,一天至少喝四杯茶(紅茶、綠茶、烏龍茶皆可),罹患糖尿病風險可達17%。推測可能是茶中成份(例如多酚),可降低血糖。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憂鬱症 | 合併益生菌輔助治療 (2023-A11)

腸腦循環的觀念已逐漸清晰,腸道好菌多也會幫助腦部功能。憂鬱症也不是單純的心情不好,而是腦部疾病。對於難治性憂鬱症,用益生菌輔助憂鬱症藥物治療效果會更好。至於要用哪種菌種配方較好呢?還沒有定論。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正確小便姿勢 | 做錯當心尿失禁 (2023-A10)

無論是兒童、青少年、成年女性都可能因為錯誤的尿尿姿勢導致排尿障礙。擔心公廁不乾淨,女性常會採用半蹲懸空尿尿,造成骨盆底肌無法放鬆,尿道出口無法放鬆,就好像水管出水口被捏住,水柱會變細、分岔及亂噴。長期用錯誤姿勢小便,易造成排尿速度變慢、斷斷續續、時快時慢等狀況,若發現一泡尿時間超過30秒,最好就醫評估是否有排尿障礙。正確的小便姿勢要雙腳踩地,雙腳張開與肩同寬,腰背打直微微前側;如果兒童坐馬桶時腳無法踩地,就要要使用小腳凳輔助支撐。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大雞晚啼 | 兒童語言發展的正確觀念 (2023-A09)

常常會有家長詢問:「孩子到了快2歲還不太會說話,這樣算是語言發展遲緩嗎?」正常兒童語言發展,0~1歲時應有牙牙學語的聲音,1~2歲會用至少10個生活詞彙,2~3歲會用簡單句子;如果落後了通常首要考慮是否聽力有問題,或是有自閉傾向,這些是需要盡早就醫治療,若是日常指令都聽得懂,也有正常眼神交流、打招呼等人際互動,只有詞彙太少,可以先持續親子共讀,大人說話語速放慢,多語言的家庭避免一個情境多語言夾雜,如果持續落後可至醫院給專業醫師及語言治療師評估。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長新冠症狀 | 兒童染疫後的心肺復健 (2023-A08)

感染新冠肺炎後有部份病人會產生體力下降、呼吸喘、記憶力衰退、認知功能變差等長新冠(long COVID)症狀,根據世衛組織定義,長新冠為新冠感染後三個月內發生、症狀持續二個月以上、無法用其他診斷排除。另外,有些研究發現兒童染疫後有三分之一運動能力下降、肺功能降低、肌肉質量下面等負面影響,建議早期心肺復健及後續追蹤訓練。由於多數兒童感染新冠為輕症,可以染疫後3~7天待急性症狀緩解後進行居家心肺復健訓練。然而須特別留意不適合開始運動的表徵,例如發燒、呼吸次數每分鐘>30次、氣喘的症狀急性惡化等。若兒童為糖尿病患者更需注意血糖<70 mg/dl、血糖>300 mg/dl等狀態不適合運動。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孩子長高關鍵 | 不止營養 還要做到兩件事 (2023-A07)

希望孩子長得又高又壯,家長們第一個會想到營養補充,常常被討論的有維他命D、鈣、鉀、鐵,其中研究有實證的只有一歲前補充維他命D,其他營養素建議先就醫確認有不足再補,不然均衡飲食就足夠孩子成長所需。除了營養,要長高最重要的還要做到充足睡眠,因為生長激素在睡覺時分泌,有充足又高品質的睡眠才能順利長高。再搭配規律運動,每週5~7次,每次0.5~1小時,運動強度需會累會喘,最好選擇跑跳的運動,效果較佳。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幼兒社交階級 | "堅持到底"就能贏 (2023-A06)

清大的研究團隊發現,幼兒與幼鼠的社交階級有驚人的相似處,部份幼兒自然而然成為團體中的小領袖,而勝負關鍵不在強的一方,而在於弱的一方自願退出或放棄;實驗設計,在只容一隻幼鼠通過的管子頭尾端各放一隻幼鼠,情況猶如故事獨木橋上的黑羊白羊,看哪隻幼鼠能順利通過管子,而勝負關鍵也是在於弱的一方自願退出讓路;研究幼兒園中班到大班的孩子在堆積木遊戲中獲勝的幼兒不用硬搶,就能指揮對手把積木拿過來,而輸的一方往往不是自己先放棄,就是還幫著對手蓋房子,這種容易放棄的特質導致社交階級低。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親子教養 | 幼兒專注力持續時間 (2023-A05)

家裡有學齡前的兒童的爸爸媽媽常會擔心,孩子專注時間好短,擔心無法融入團體活動,影響學習;幼兒的專注力時間會隨著成長而延長,2歲約6分鐘,3歲約9分鐘,4歲學12分鐘,5歲約14分鐘,2歲以下只能維持3分鐘上下;實際環境狀況也會影孩子的專注力,像是過多的玩具、有其他事物吸引、活動不止一個任務、活動太難或對活動沒興趣,都會影響專注持續時間,不全是孩子專注力本身的問題哦!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母嬰健康 | 孕期輕微憂鬱不利孩子發展 (2023-A04)

社會形態轉變,現代女性普遍晚婚,生小孩與職業生涯衝刺期往往重疊,職業婦女需面對工作與生養小孩蠟燭多頭燒的強大壓力,增加產前產後媽媽憂鬱的風險;德國研究發現,產前母親輕微憂鬱或緊張的情緒下生下小孩,在孩子7、8、10歲時更有可能產生專注力問題及行為控制能力降低,導致日後出現情緒、社會和學業問題的風險更大,研究也同時發現,若有哥哥姐姐的兒童,可緩衝這種影響,直接降低出現行為問題的可能性;科學家認為,與年長兄姐的互動,孩子可發展出更好的情感、換位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兄姐的存在,也可能是父母的學習機會,在第二個孩子出生時有更純熟的教養技巧,進而降低情緒壓力對兒童的影響;追本溯源,正視媽媽的心理健康問題,早期發現早期支持幫助,還是保護母嬰健康最根本且重要的工作。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適度飲酒也有害 | 恐致腦損傷 (2023-A03)

過去認為適度飲酒對於心血管有保護作用及降低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但是根據英國最新研究發現,即使只是適度飲酒,僅一週三杯啤酒的量,在腦部基底核會有較多的鐵標記物沉積,代表腦損傷,仍會影響認知能力,解決問題時間較慢,並導致記憶問題;要保護腦,酒精還是少碰為妙。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 7大有益營養素 (2023-A02)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雖然還未找到切確病因,但是發現患者腦部前額葉、皮質下腦區和其他多個腦區連結功能異常,影響注意力和協節情緒的能力;ADHD的關鍵神經遞質是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 目前ADHD藥物就是幫助大腦產生多巴胺或幫助多巴胺能在突觸中保持更長的時間,此外,7大營養素也能幫忙:魚油、鋅、鎂、鐵、維他命B6、維他命D、維他命C。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