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即時聊療 (18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即時聊療 | 垃圾屋 |  囤積症是心理疾病 (2022-A02)

家中長輩總是捨不得丟東西,家裡堆滿雜物變成垃圾屋,無法順利通行,容易絆倒受傷,無法妥善打掃,容易積灰塵,生黴菌,久住影響健康,連空氣都無法流通,更別說發生火災時,無法逃生多麼危險。有一部份把屋子變成垃圾屋的長輩,是強迫症的患者,光是責罵或是不管對方意願便把東西丟掉是行不通的,需要至身心科就醫。另外,可以定期回家幫忙整理,並且給予長輩關懷陪伴及充分的安全感,長輩也會更有勇氣捨棄雜物。若是雜物的數量太過龐大,也可以找專業的整理師協助,但仍需要尊重長輩的意願。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美食情報 | 滿到杯蓋的豹紋珍奶 (2022-A01)

台灣的珍珠奶茶傳到泰國進化了,在泰國爆紅的奶茶:珍珠=1:1的「豹紋珍奶」,今年泰國再推出「珍珠滿到杯蓋」,讓人好想買一杯嘗鮮;珍奶熱量驚人,飲用還是要有節制,珍珠奶茶的熱量,無糖-450大卡,微糖-550大卡,半糖-600大卡,全糖-650大卡,也就是一個便當的熱量。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網路世代 | 認知能量退化 (2021-A0100)

網路世代習慣於在IG、youtube、FB等多種app間跳轉,看似跟上新訊息,但是專注持久力下降;根據研究,大學生專注一件工作的時間只有65秒,而一般上班族長一點,但平均也只能維持三分鐘。網路世代的跳躍式注意力,因為頻繁切換注意標的,將會導致提高腦內能量消耗,而限制後續的編碼、工作記憶、長期記憶的腦內運作。此外,跳躍式注意力只能吸收淺白的資訊,無法有更深層的理解以及批判性閱讀的能力。若想挽救注意力,就要有意識的減少進入眼球的資訊量,慎選資訊來源,選擇性忽略無用的資訊。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下山傷膝 | 護膝小秘訣 (2021-A0099)

下山是種緩衝運動,肌肉多使用離心收縮, 當肌力不足時身體用膝蓋打直的姿勢下山,會使用半月板及關節軟骨支撐七至八倍的身體重量,導致軟骨磨損。下山遇階梯時,可採用雙膝微彎的姿勢,使肌肉出力減少軟骨的磨損;當遇到雙腿發抖時,可改成倒退下樓梯的方式,搭配扶手、拉繩,或是登山杖,用上臂分擔膝蓋負荷。另外,若是下坡時,可改為Z字型下坡,把原本一步分散為二至三步,壓力也會較小,使膝蓋舒服下山。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育兒趣聞 | 4歲以前沒有記憶-兒童失憶症 (2021-A0098)

我們記不清小時候的事情,不是因為時間過太久的關係,而是大腦發展造成的問題,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作「兒童失憶症」。有部份原因是,在2歲前小嬰兒還沒有語言發展,所以大腦無法把事情內聚在腦中;當我們開始有口語對話後,大腦才會建立像檢索表的模式,才能在之後回憶事件。此外,兒童的記憶會保留情緒,包括正面與負面的情緒,如果你能記起幼年時的記憶,往往是這件事對你有強烈情感的回憶。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數位醫療 | 加強規範醫療演算法 (2021-A0097)

在美國的醫療現場,醫療演算法廣泛應用於醫療照護系統,例如輔助診斷疾病、提供預後資訊、監測病人健康、預約掛號等,但是有專家提出疑慮,許多醫療演算法未經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審核,或未經臨床試驗,便已用於病人,而醫療演算法容易帶有人類既存的偏誤,給予存有偏頗的醫療建議,影響醫療結果或是失效;美國專家建議美國國會製訂與時並進的法規,以監管醫療演算法的應用。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醫學趣談 | 「病氣相傳」是負能量或心理作用 (2021-A0096)

病氣相傳,指的是在接觸生病的人後,產生出類似病人的症狀或是不舒服的反應,在身體工作者、醫護人員、心理師等常接觸病人的族群較常見,但影響程度往往因人而異,有敏感體質的人會感觸較深;跳脫玄學,目前可以「能量」及「訊息(心理暗示)」兩方面來解釋: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重訓健身 | 紅肌白肌有差異 (2021-A0095)

骨骼肌的組成分為紅肌、白肌兩種:紅肌運用氧氣產生能量,可長時間收縮,但力量低,適合高耐力活動,例如長跑、維特姿勢;白肌運用無氧系統產能,收縮力量大但持續時間短,適合爆發力的活動。而不同肌群其中的紅白肌組成也不同,也有不同的訓練方式,腹肌以紅肌為主,必須以高次數、低重量(15RM或更高)的捲腹、抬腿為主會較有成效;胸肌以白肌為主,必須以低次數、大重量(6RM甚至更低)的PRESS為主(槓鈴、啞鈴、器材都可)。要注意大重量訓練受傷風險高,最好有專業教練指導。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新冠肺炎 | Omicron後遺症「冠病腦霧」 (2021-A0094)

新冠肺炎Omicron變異株取代Delta襲捲全球,主要症狀為頭痛、疲勞、流鼻水、打噴嚏與流感相似,重症比例下降,許多人覺得可當作普通流感看待,可以病毒共存,但有部份學者持不同意見,因為Omicron有「冠病腦霧」(COVID brain fog)的後遺症,約有1/4患者癒後仍有失憶、思維混亂、注意力難集中、頭暈和遺忘日常詞彙等認知症狀,影響生活及工作能力;推測可能原因是人體抗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反應無法停止,或是通向大腦的血管出現發炎現象,腦霧才會出現;在科學研究明朗之前,還是要遵守防疫新生活:戴口罩、勤洗手、打疫苗、保持社交距離,減少病毒入侵的機會。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營養素補充 | 感冒初期補充「鋅」 (2021-A0093)

俗諺「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完美詮釋了營養素補充對於預防疾病的重要性;最近科學家指出,「鋅」的補充有助感冒症狀緩解及縮短病程1~2天,建議在感冒初期服用,每天20毫克,但要注意不可與抗生素、降血壓藥及部份利尿劑一起服用,最好間隔2小時;鋅在天然食物中也有,例如:帶殼海鮮、雞蛋、牛奶、堅果、內臟等,葷食者一天約可攝取11~12毫克鋅,人體腸胃吸收率僅33%,所以每天也只攝取3.3毫克,素食者又更低,如果沒有疾病,可以吃天然食物,但是生病時就建議額外補充。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防疫新生活 | 消毒洗手相關的手部濕疹 (2021-A0092)

勤洗手、常消毒是否也讓您的雙手產生手部濕疹呢?手部濕疹的特徵為急性脫皮、紅疹,甚至水泡,時間久了就變成慢性的皮膚變化,出現粗厚及龜裂,也可能影響指甲生長,造成指甲變形,還會伴隨搔癢、緊繃感以及刺痛感。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傷口處理 | 液態OK繃使用時機 (2021-A0091)

液態OK繃是一種液態或半液態的醫材,塗在傷口上會速乾形成防水薄膜保護傷口,但是只適用於「乾淨」、「邊緣完整的切割傷」,並且是「表淺」的「小」傷口,通常用在手指的小傷口,若是仍會流血、面積大、整片的擦傷,甚至化膿潰爛有感染疑慮的傷口,就不可使用液態OK繃,建議就醫給專業醫師診治。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防疫新生活 | 戴口罩引起的皮膚病 (2021-A0090)

長時間戴口罩在臉部最常見的皮膚病為瘡(俗稱青春痘),稱為口罩瘡,主要成因是長時間使用口罩產生較高的溫度及濕度,進而導致毛囊阻塞,直接摩擦皮膚及表皮微生物菌種失調有關,目前已知口罩瘡的數量及嚴重度與口罩使用時間沒有絕對關系,有大於一半的病人在使用口罩3小時內就出現病灶;瘡居家照護建議使用含抗菌成份的溫和洗面乳及乳液,維持皮膚菌種平衡及健康,另外最長4小時需更換口罩,且每使用2小時口罩後需休息15分鐘,需長時間戴口罩時應避免化粧;若是情況嚴重或未改善,就需至皮膚科就診,請醫師判斷是否需使用外用A酸或果酸,甚至口服抗生素治療。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親子教養 | 長期戴口罩會影響幼兒的語言發展嗎 (2021-A0089)

疫情時代,小孩上學、大人工作都需戴口罩,這樣會影響幼兒的語言發展嗎?先說結論,有影響,但是沒有想像中的大;幼兒會藉由觀察親近之人的臉孔、嘴型和表情來學習溝通技巧,但是還有其他可運用的溝通策略,例如:音韻變化,肢體動作,眼睛眉毛所傳達的訊息,所以家長可在不用戴口罩的情景下多與幼兒臉對臉互動,無論是餵奶、洗澡、換尿布或親子共讀時,多點動作、聲音、表情來加強刺激,在必需戴口罩的情況,簡化指令、重覆關鍵詞彙和句子、放慢語速、音韻多起伏、減少環境中引起分心的因子及噪音、加入眼睛、手勢及肢體語言輔助溝通,都可以幫助幼兒的語言能力的建構。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神經科學 | 眼神交流有助對話 (2021-A0088)

交談不僅僅是說話而己,還有眼神、笑容與語言間的沉默;科學家發現,對談時最初的眼神交會是同步化的最高峰,持續對視反而會讓同步化急劇下降,然而當眼神錯開後,同步化才開始回升;科學家進一步推測,中斷對視能讓我們打斷同步化,注意力回到自己,提出新的個人想法,讓交談能延續下去;下次與人交談試試別死盯著對方看,適時錯開眼神反而有助兩人的對話延續。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防疫新生活 | 遠距心理治療需求大增 (2021-A0087)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公衛管理措施,導致原本需要面對面的心理治療模式面臨挑戰,戴口罩會讓治療師無法接受個案的臉部表情,所以推展遠距心理治療,進而發現視訊面談仍有療效,目前研究發現,對憂鬱症個案用視訊實行認知行為治療,仍有效果;分析視訊的優點,為案主可以在自家熟悉環境中對談,比較有安全感,更願意說出心理話,而視訊的缺點則是個案要找到隱私空間交談,當個案情緒激動時治療師無法即時俯身安慰,或是伴侶激烈爭吵時無法加以制止;保險是否可比照實體心理治療給付費用,以及醫療單位如何確保談話平台的隱私,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議題。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現代通病 | 孤獨感 (2021-A0086)

「Lonely, I'm Mr. Lonely. I have nobody for my own.」Akon的歌唱出現代城市人的心聲,在人口密集的大都市,明明人潮洶湧但卻像孤島般存在,反而增加孤獨感;科學研究發現感知過度擁擠與孤獨感增加有關,平均增加 39%,看到自然元素如樹木、天空或鳥類時,孤獨感會降低 28%,融入社會感也會降低孤獨感 21%,當這些感覺加上與大自然接觸,有益效果進一步提高 18%;建議都市人,多多接觸大自然,或者加入同好社群,都有助於改善孤獨感。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口罩使用 | 正確口罩戴法 (2021-A0085)

防疫新生活,除了勤洗手、打疫苗、落實實聯制之外,正確穿戴口罩才能有效防護病毒入侵;專家強調七大重點:一、要蓋住口鼻;二、避免接觸口罩表面;三、正確脫下;四、脫下後立即洗手;五、口罩溼了要換;六、不可重覆使用;七、使用後要立即丟棄;正確的蓋住口鼻需注意密合度,鼻樑、下巴、雙頰是否會漏氣,需格外注意,只是1%的差別就可導致防護力大副下降。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新冠肺炎 | Omicron取代Delta是好事 (2021-A0084)

COVID-19病毒Omicron株襲捲全球,成為主要感染病毒株,Omicron在RBD區有許多變異,造成免疫逃脫,讓疫苗保護力大打折扣,感染力變強;最新研究卻發現一個好消息,Omicron病毒株可在支氣管大量複製,但在肺部病毒量卻比前幾代病毒株低十倍,所以缺氧、重症率卻是比前代病毒株低的;在短期,因為Omicron的高傳染力會造成醫療機構的衝擊較大,但長期觀察,住院率、死亡率都可能下降,但仍需要時間來證明,現階段最好的自保方法還是維持防疫新生活:戴口罩、勤洗手、打疫苗、避免群聚。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聊療 | 新冠疫苗 | 第三劑怎麼打 (2021-A0083)

Omicron來勢洶洶,建議打完第二劑新冠疫苗已滿12週的民眾需接種第三劑;AZ+AZ組,第三劑不再建議打AZ,可打Moderna半量、BNT或高端;Moderna+Moderna組、BNT+BNT組、高端+高端組,第三劑可續打Moderna半量、BNT、高端或AZ(但應該比較少人選);如果在意mRNA疫苗的擔心心臟副作用,避免BNT,可選擇Moderna半量或高端,擔心栓塞副作用,避免AZ,可選Moderna半量、BNT或高端,在意疫苗保護力勝過副作用,可選Moderna半量或BNT;疫苗保護力主要在有效降低重症率及死亡率,在降低omicron感染力方面較差,但是打三劑勝過打二劑,打二劑勝過打一劑,打一劑勝過沒打,還是建議符合條件的人踴躍接種疫苗。

文章標籤

問療吧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