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聊療 | 新冠肺炎併發症 | 毛黴菌病 (2021-A0008)
印度COVID-19確診人數居高不下,挺過感染的病患,後續得到致命的毛黴菌病也持續增加,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共病患者格外危險。這些患者需及早治療,不然感染易急速惡化並導致死亡。
#即時聊療 | 新冠肺炎併發症 | 毛黴菌病 (2021-A0008)
印度COVID-19確診人數居高不下,挺過感染的病患,後續得到致命的毛黴菌病也持續增加,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共病患者格外危險。這些患者需及早治療,不然感染易急速惡化並導致死亡。
#即時聊療 | 薄荷涼涼 | 薄荷不會要被消滅了吧 (2021-A0014)
面對新興傳染病COVID-19肆虐全球,目前許多藥廠都投入研究,仍在積極研發中。中醫也提出治療方劑「清冠一號」,屬治療處方,還需合格中醫師診斷及處方才可使用。保養的部份,中醫師建議薄荷、紫蘇組成的方劑,劑量請洽合格的中醫醫療院所。
#即時聊療 | 防疫觀點 | 增強免疫力 (2021-A0036)
面對新興的COVID-19病毒,第一道防線:勤洗手、戴口罩,宅在家防疫避免群聚,目標減少病毒入侵人體的機會;第二道防線:改善體質、提升身體免疫力、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減重、控制慢性病、排除體內毒素,再配合減少壓力、充足睡眠、規律運動,能接種疫苗更好。
#即時聊療 | 止痛藥 | 安全用藥很重要 (2021-A0018)
來路不明的藥物不可胡亂服用,輕則無效,重則要命,得不償失。到合格藥局及醫療院所拿藥,安全、方便、有效。藥師還會幫忙提醒注意用藥時間及禁忌,解答民眾用藥的疑難雜症。
#即時聊療 | AI醫師 | 醫療不確定性 (2021-A0035)
在現在疫情火熱的情況下,遠距醫療是否能結合AI醫師,提供零接觸的新醫病關係呢?也許短期還只是輔助的角色,但是若干年後,能不能進展到AI醫師幫你開刀?或許這個問題不是能不能, 而是你敢不敢?
#即時聊療 | 大體解剖課 | 大體老師教我們的一堂課 (2021-A0034)
大體老師是醫學生的無語良師,以身教育英才,展現人體構造的精妙。若有科技的輔助,相信大體解剖課一定比古早時代更加豐富精采,也許更3D更AR更像打電動,使新一代醫學生學得更快更好;新科技如何引導模擬實際操刀演練,期待!
#即時聊療 | 瑜珈科學 | 醫學影像不一樣 (2021-A0033)
瑜珈與其他運動不同之處,在其具有三項主要模式:身體姿勢、呼吸運動以及冥想或正念。越來越多科學證據指出,瑜珈有護腦的功能,醫學影像顯示,修習瑜珈都與海馬回(記憶關鍵腦區)體積、前額葉皮質(高等認知中樞)某些腦區的體積,以及大腦預設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的連結程度的增加有關。想遠離老化失智嗎?快拿出你的瑜珈墊。
#即時聊療 | 減脂增肌 | 今天的你蛋白質了嗎?(2021-A0032)
蛋白質是身體組成的重要來源,一般成人每天需要「每餐一手掌」的蛋白質食物,如果老人或虛弱者則需要更高量補充。由於經腸胃道吸收時,會有部份氧化耗損,可考慮點滴補充,可在較短時間提升身體狀況,加強增肌效果。
#即時聊療 | 認知衰退 | 介入措施的有效性 (2021-A0031)
芬蘭科學家發現,改善飲食、進行體能運動及心智訓練可有效促進認知健康。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除了可預防心血管疫病及糖尿病,還可改善老年人的認知功能,並且追蹤二年仍有效,一舉數得。台灣醫師也建議,老年生活仍持續興趣甚至培養新興趣,持續與老朋友聯絡也結交新朋友,都有助於維持腦力及生活功能。
#即時聊療 | 健康指標 | 現代人都比過去健康? (2021-A0030)
現代老人普遍比上世代老人體能與認知能力更優,肯定人類會越來越長壽;除了維持行動力與肌力,可降低失能與死亡率外,也需要維持興趣甚至培養新的興趣,讓人老的有品質,還可以有好心情!也建議您結交新朋友拓展生活圈,但也不要忘了與舊朋友聯絡喔~
#即時聊療 | 間歇性斷食 | 細胞修復和再生 (2021-A0029)
間歇性斷食的主要優勢來自「熱量控制」及「酉同體產生(提升脂肪消耗速率)」,因為胰島素濃度有足夠時間下降,讓脂肪細胞能釋放能量;而身體也趁這個間歇期做細胞修復及再生,但是不管哪種減重飲食法,還是要有紀律的重複執行,才能達成目標;另外,如果本身有慢性病,例如糖尿病,還是建議諮詢醫師,以主流醫學治療為優先。
#即時聊療 | 專業形象 | 醫師袍的秘密 (2021-A0028)
醫師穿白袍的傳統,除了象徵懸壺濟世,在古時候還有一個重要的好處,白色衣服在染汙或染血時會很明顯,更能醒目的注意感染控制以及病人狀況。到了現代醫院,環境跟照明已經大大改善,但是白袍的傳統還是保留下來。雖然白袍能給患者信任感或心理支持,但也並非所有科別的醫師都會穿上白袍,例如精神科醫師為避免給患者帶來壓力或緊張感,有時也會輕鬆上陣喔~
#即時聊療 | 高品質睡眠 | 細胞也需要修復 (2021-A0027)
人生有三分之一時間在睡眠中渡過,睡眠也是細胞修復的重要時間;長期失眠或是熬夜,已經被WHO認證為對身體有不良影響的致癌因子,該如何改善睡眠品質呢?有其他輔助方法嗎?其實有喔~那就是多補充維他命C,除了美白功效,還可以幫助改善睡眠,進而改善白天的活動表現,有沒有覺得一舉數得呢!
#即時聊療 | 在床辦公 | 小心人生歪一邊 (2021-A0026)
在床辦公好放鬆,但很難保持坐直坐挺坐正的正確姿勢,讓你腰痛、足底筋膜炎發作了嗎?建議善用大抱枕把腰背撐起,在膝上放墊子使看筆電時可以平視。但首選還是在書桌辦公較理想,注意雙腳可以踩地上,利用書架調整看螢幕時為平視,再搭配定時起身活動拉筋,做得到就是一百分!
#即時聊療 | 痛風排行榜 | 你猜對了嗎?(2021-A0011)
痛風的朋友一定知道,要控制病情不發作,飲食很重要。像大名鼎鼎的「痛風餐---海鮮大餐」是最為人熟知的,但它也才排第二名哦~第一名竟是啤酒,夏日炎炎來上一杯冰涼的啤酒最對味,但小心痛風來敲門;另外,手搖飲料或加工食品使用的果糖,也是榜上有名,時常被忽略,要當心!
#即時聊療 | 快篩試劑 | 篩了然後呢? (2021-A0004)
近日生活就是緊追COVID-19確診數字、疾調足跡... 如果命運的安排剛好重疊,是否要去篩檢呢?雖然已有多種篩檢方法,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偽陽性 (實際沒染病,但試劑卻顯示陽性),結果會造成沒病卻需住院隔離,然後接著二採陰才能還你清白,也要數天才能完成。而偽陽性比例,在疫病流行率低時是高的,相反地在疫病熱區是低的,所以在熱區實施快篩才較為適當。珍貴的醫療資源需要更有效率的運用,無症狀接觸者請留在家自行檢測症狀,有不適或疑問都可打1922尋求協助。
#即時聊療 | 居家工作 | 工時更長了嗎? (2021-A0025)
據國外統計,在家辦公雖然可以節省通勤時間,但卻增加了工時。若用「錯誤」的姿勢「長時間」低頭工作,長期累積下來,可是會造成頸椎變形。側看身體應該是筆直的,也就是耳垂到肩膀在一條鉛垂線上,這時脖子的壓力最小。若是低頭工作,可能會讓頸椎多受力9公斤這麼多的重量,導致肩頸痠痛。首先要維持好姿勢,最好每三十分鐘要起身拉筋伸展,才能長保健康。
#即時聊療 | 心靈復健 | 居家隔離怎麼辦? (2021-A0010)
社群軟體裡的真假訊息讓人心情沮喪?小孩在家學習讓人累趴?有個小密訣分享:第一,找一個安靜的角落舒服有靠背的椅子。第二,端正但輕鬆的坐著 (Tip: 坐在坐骨上,下巴微收)。第三,從頭到腳慢慢掃瞄身體,找到緊繃的肌肉嘗試放鬆。其他事都不能出現在腦子裡。第四,5~10分鐘即可,當然更長更好,一天一次。
#即時聊療 | 居家運動 | 在家防疫也要動起來 (2021-A0024)
宅在家最時尚,但也不要忘記動起來!可以嘗試把室內跑步機改成戶外慢跑,避免群聚又可欣賞戶外風景,但還是要記得戴上口罩再出門;若你跟我一樣是位好宅男好宅女,不仿學學新垣結衣(聽說鄉民崩潰),運動科技來支援,健身環用起來~互動體感課程或是多層次循環運動,在家也能達到運動效果。
#即時聊療 | 超音波檢查 | 復健聽什麼? (2021-A0023)
復健科醫師也有專用的聽診器,專聽疼痛病友的痛處喔!但不是用聽的,而是用看的,猜對了嗎?就是超音波檢查;除了常見的孕媽咪產檢以及健檢腹部超音波外,超音波也是復健科醫師的好夥伴,透過超音波更精準的抓出患部根源,協助醫師進行診斷與治療;超音波導引注射,你聽過嗎?我們繼續聊療.